网上有关“《望海潮》的点染手法是什么意思?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望海潮》的点染手法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望海潮》点染手法的句子如下:
1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句是“点”,开篇点出钱塘的地理优越 ,自古繁华)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这句是“染” ,写出了桥路的美丽,百姓的富庶)
3、重湖叠巘清嘉。(点)
4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染)
5、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点) 。
赏析
“点染 ”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 ,表现鲜明的情志。
从上阙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点出钱塘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 。“三吴都会”是“点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 ,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东南形胜 ”是“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 ” ,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 。“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豪奢” ,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简单来说,“形胜 ”“都会”“繁华”六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 。接着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 ,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
从词的下阙来看 ,“重湖叠巘清嘉”是“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 ”,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 ,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赞美杭州的经典诗句
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对杭州的形容具体解析如下:
原文: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分句解析: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是东南位置的一个风景优美之地,是吴兴 、吴郡、会稽三郡的都会,这儿有钱塘江 ,自古以来就很繁华 。
本词的第一句,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杭州很繁华"五个字 ,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后面的词句,都是在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的。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这里,柳树笼罩在烟雾之中,桥梁装饰得精致华美 ,这里可以看到很多遮风的帘子,翠绿色的幕帐,高高低低错落着的楼阁 ,住着大量的人家 。
译文及赏析
译文:
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 、翠绿的帏幕 ,阁楼有高有底,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 ,天然的壕沟钱塘江绵延无边 。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 ,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
三吴都会是指哪里?
赞美杭州的经典诗句如下: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2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3、湖光山色两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 。
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5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6、谁家短笛吹杨柳 ,何处扁舟唱采菱 。
7、江浙烟波入望愁,千山万水赴杭州。
8 、西湖春色浓如酒,醉倒游人忘归途。
9、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
10、西湖风光甲天下 ,人间天堂在杭州。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2 、风荷烟柳鸣金沙,龙井茶香溢万家 。
13、青山碧水两相随 ,一脉西湖终不衰。
14、烟雨蒙蒙湖色新,风荷摇曳映月明。
15 、西湖美景如画图,流连忘返游客舒。
16、灵隐古刹听钟声 ,飞来峰顶览云轻 。
17、西湖秋月白如银,倒映湖中更清新。
18 、春风吹绿柳如烟,西湖边上赏花开。
19、曲院风荷香满园 ,碧波荡漾映蓝天 。
20、雷峰夕照映湖光,三潭印月影无双。
21 、游人如织来往频,尽享西湖好风光。
22、赏花赏月赏西湖 ,人生美事尽在此 。
23、吴山天风上青天,遥看西湖水无边。
24 、千古名湖在人间,西湖美景传千年。
25、西湖之水清如镜,千峰万壑入画屏 。
26、西泠桥畔忆红颜 ,西湖美景入诗篇。
27、游船轻荡漾湖心,欢声笑语映月明。
28 、柳浪闻莺歌不断,断桥残雪更惊艳 。
29、龙井问茶香四溢 ,灵隐古刹钟声起。
30、孤山梅影映湖光,雪霁登高望四方。
31 、曲院荷香暑气消,翠柳轻舞映湖心。
32、烟雨蒙蒙看江南 ,西湖美景醉心田 。
33、花港观鱼乐趣多,游人到此乐无边。
34 、三潭印月景致佳,湖光山色映画中。
35、吴山天风览胜景 ,湖光山色总相宜 。
三吴都会是指杭州。
出自:宋代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 ,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烟雾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 、青绿色的帐幕 ,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树木茂盛如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 ,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 ,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
扩展资料: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 ,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 。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 ,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但又另有新意。
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 ,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 、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 ,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 ,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 ,作为陪衬 。
下面,就对“形胜 ”、“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 ”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 ,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 。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
“参差 ”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 ,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 ,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 ”之中。
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 ,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杭州位于钱塘江畔 。钱塘潮的壮观景象是很有名的。“怒涛” ,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 ”,写“怒涛”的具体形象 ,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 。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 ,写杭州的繁华。杭州,在宋代就有“销金锅儿”之号(见《武林旧事》),这是说 ,不管有多少金钱,都能在那里挥霍净尽。
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 ,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 ”,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 、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
“竞豪奢” ,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一个“竞 ”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 ,在诗人的笔下,杭州真是民殷财阜,繁华得不得了。
百度百科-望海潮·东南形胜
关于“《望海潮》的点染手法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留雨童]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hmdt.com/wiki/202508-92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留雨童”!
希望本篇文章《《望海潮》的点染手法是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望海潮》的点染手法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望海潮》的点染手法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