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角度的名句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角度的名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 、理解。因此 ,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 ,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 ,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 ,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 ,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 ”
譬如 ,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 ,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 。”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 ,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 ,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 ,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 。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 ,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 ,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 ,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 、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 ,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 、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 、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 ,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 ,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 ,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 、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 、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 ,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 ,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 ,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 ,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 ,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 ,才把儿时记忆 、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 、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 、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 ”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 、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 。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 ,“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 ,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记》 、《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 ,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 ,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 ,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 。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 ,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 ,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 ,顺着沿路走来 、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 、月色、树影、雾气 、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 ,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 ,创造出一种淡雅 、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 。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 ” ,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 ,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 。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 ,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 。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 ,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 ,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 、配合、映 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 。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 ,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 ,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 ,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 。初学散文写作 ,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 ”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 。明于 断续 ,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 ,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 ,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 。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 ,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 ,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关于“关于角度的名句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漆雕梓轩]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hmdt.com/zlan/202507-88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漆雕梓轩”!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角度的名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角度的名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角度的名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精于立意 “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