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的古今异义

网上有关“东道主的古今异义”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东道主的古今异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是古今异义

古义:指东道的主人。

今义:是从其古义引申来的。指请客的主人 ,也指会议、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 、主持者 。已与方向无关了。

出处:《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节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译文:如果饶恕了郑国 ,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 、瑕两地给您 。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 ,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 。

扩展资料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 ,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 ,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 ,说理透彻 、逻辑有力。

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 ,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 ,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 ,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 ”后“许”,行文波澜起伏 ,颇具戏剧性。

烛之武退秦师的全文翻译及解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的翻译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出处

左丘明〔先秦〕《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 、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 。 ”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 ,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 ,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 ,烛之武说:“秦 、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 ,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 ”秦伯非常高兴 ,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 、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 ,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注释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 ,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 ,代词,它,指郑国 。于 ,对于。

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 。贰 ,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 ,名词作动词 ,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 ,也属郑地 。(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 。)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若:假如。使:派 。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辞:推辞 。

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已 ,同“矣”,语气词,了。

用:任用 。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 ,这。过,过错 。

然:然而 。

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

既:已经。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 。敢 ,表谦敬的副词。冒昧地拿“亡郑 ”这件事麻烦您。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

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 ,越过。鄙 ,边邑 。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 。邻:邻国,指晋国 。

邻之厚 ,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

行李:古今异义 ,出使的人 。

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 。

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 ,曾经。为,给予 。赐,恩惠。为···赐:施恩。

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 、瑕两城 。

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 ,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 ,筑土墙用的夹板 。朝 ,在早晨。

厌:通“餍”,满足。

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

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 。指晋国灭郑以后 ,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

阙(quē):侵损 ,削减。盟:结盟。戍:守卫 。还:撤军回国 。[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 ”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说”同“悦”,喜欢 ,高兴。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 ,指秦穆公。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 ,这是不仁道的 。因:依靠。敝 ,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与 ,结交,亲附。知:通“智 ”。

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 ,是不符合武德的 。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 ,不符合武德 。整,指一致的步调 。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 ,还是。

去之:离开郑国 。之,指代郑国。

创作背景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秦、晋联合攻打郑国 。郑国危在旦夕 ,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 、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 ,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从政治 、军事 、外交等方面 ,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 ,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 ,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前此两年(公元前632年,即鲁僖公二十八年) ,爆发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 ,结果楚国战败,晋国称霸。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经出兵帮助楚国 ,因而结怨于晋,这就是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直接原因。这次战争,也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

秦、晋围郑 ,形势紧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 ,使秦转变对郑的态度,化敌为友,对晋以友为敌 ,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 ,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 ,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 ,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 。烛之武用语不多 ,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 、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 ,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 。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 ,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 ,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 ,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 ,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 ,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

作者简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 ,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 ,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 ,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 ,世称“左丘明 ”,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 ,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 ,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高中语文古文+共其乏困 “乏困”的用法。注意 ,是用法+解释

译文: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 ,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 ,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 ,烛之武说:“秦 、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 ,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 ,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 ,)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 ,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 、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 ,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 ,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就撤离了郑国 。

熊江平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古人认为是传注孔子的《春秋》的。它的作者,《史记》说是比孔子稍后的鲁国太史左丘明。《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按照鲁国先后l 2个国君在位的年代编年记事 ,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 ,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4年。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过程中,各诸侯国的内政、外交、军事 、文化等情况 ,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活动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传》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 。它善于叙事,能把历史的真实性、倾向的鲜明性和表达的形象性结合起来 ,通过叙写具体的人物活动去展现历史画面,并富有故事性 。它叙写战争尤为出色,总是围绕战争的起因和性质 ,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写。《左传》还善于在叙事中写人,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 ,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 。尤其是外交辞令 ,十分委婉 ,富有情趣。《左传》的这些叙事方法、人物刻画技巧和精美纯熟的语言,都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有着深远的影响。

解题

水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前630) 。文章记叙了晋 、秦围郑 ,郑大夫烛之武说退秦兵的故事。晋文公在僖公二十八年(前632)的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确立了霸主地位。两年后 ,他又联合秦国包围了郑国国都 。这既是为了维护其霸主地位,也是为了报私怨。原来晋文公为公子时,因家难出逃 ,路经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后来在城濮之战中,郑国又出兵援助楚国。郑文公两次结怨于晋文公 ,所以遭到晋 、秦国郑的报复 。当时晋、秦强大,郑国弱小,不足与敌。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 ,郑国老臣烛之武以大局为重 ,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出城 ,潜入秦营,利用秦、晋之间的潜在矛盾,对秦穆公晓之以利害 ,动之以情理,终于使秦穆公欣然巡兵,并派兵帮助郑国防晋。而晋文公也不得不撤兵 ,郑国因此转危为安 。本文重点记述了烛之武说退秦兵的经过,言辞曲折折委婉,巧妙生动 ,是一篇记述外交辞令的好文章 。

“退秦师”,使秦国军队撤退。“退”是使动用法。

注评

晋侯 、秦伯围郑, 晋侯:指晋文公 ,春秋五霸之一 。晋属侯爵 ,故称晋侯。秦伯:指秦穆公,也是五霸之一。秦属伯爵,故称秦伯 。 以其无礼于晋 , 以:因为,连词。其:指郑国,代词。无礼于晋:对晋国礼 。指晋公为公予时 ,逃亡经郑,郑文公不以礼相待。于:对,介词。 且贰于楚也 。 且:并且 ,连词。贰:从属二主。贰于楚:在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交代围郑“理由 ”,实际上是晋文公为了报私怨和维护共霸主地位,以强凌弱 。 晋军函陵 ,秦军氾(fàn)南。 军:动词,驻军。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新郑县北 。氾:水名 ,此指东氾水 ,早已干涸,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县南。函陵、氾南相距很近,均为郑地 ,在郑国国都(即今新郑)附近。○秦、晋分开驻军,有隙可乘,为烛之武夜缒出城 、潜入秦营伏笔 。

第一段是文章的开头 ,事情的缘起,交代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的原因和地点。由于两个原因都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秦国能够退兵作了铺垫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佚之狐:郑国大夫。于:对 ,介词。郑伯:指郑文公 。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连词。使:派遣。烛之武:郑国大夫 。见:会见 。秦君:指秦穆公。 师必退。” 师:军队,这里指秦、晋两国的军队 。○佚之狐已看出秦、晋之间有隙可乘,并了解烛之武可当此重任。 公从之。 公:指郑文公 。从:听从 ,接受。之:代词 ,指代佚之狐的建议。 辞曰: 辞:推辞 。这里承前省略主语“烛之武”。 “臣之壮也, 之: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 ,使这个主谓结构成为句子的主语,翻译时,不必译出。壮:壮年 。 犹不如人; 犹:尚且 ,副词。不如人:谦词,意思是才智不如别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 无能:不能 。为:做。也已:句尾语气词连用 ,重点在“已”,作用相当于“矣”。○暗示没有及早重用他 。虽然有点牢骚,但话说得很委婉。可见他是个会说话的人。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 公:指郑文公 。用:重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可译“您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是:这 ,指示代词 ,指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寡人:国君自称,谦词 ,意思是“寡德之人”。过:过错 。 然郑亡, 然:然而,连词。 子亦有不利焉! ” 焉:句尾语气词 ,呀。○郑文公先自作检讨,再说明利害,情 、词恳切 ,令人感动 。 许之 。 句前省略主语“烛之武 ”。许:答应。之:代词,指郑文公的派遣这件事 。

第二段,记叙了烛之武接受说秦任务的经过 ,表现了他在国难当头时,能捐弃私怨,以大局为重 ,为国效劳的爱国精神。

以上两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 ,简叙了晋、秦围郑和烛之武受命说秦的经过。

夜缒(zhui)而出 。 句前省略主语“烛之武”。缒:用绳吊着重东西往下放,这里指用绳子缚住烛之武从城墙上送下来。出:出城 。○夜间用绳子吊下,孤身出城 ,是怕晋国知道。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副词 。○先承认郑国处在危亡境地,把郑国放到一边。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敢:表敬副词 ,含有“冒昧地”的意思 。以:拿,介词,后边省略宾语代词“之 ” ,指代“亡郑”这件事 。烦:麻烦。执事:手下办事人员,这是客气话,实指秦穆公本人。这是委婉的外交辞令 。这句字面意思是说: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办事人员 ,(不敢让您亲自动手。)直说就是:那就请您灭亡郑国吧。 越国以鄙远 , 越过一个国家而把远处地方作为边邑 。以:表示目的的连词,作用同“而”。鄙:边境城邑,这里作动词用 ,是“作为边邑 ”的意思。远:远处,形容词作名词用 。当时三国的地理位置,秦在西 ,郑在东,晋在两国之间,所以说秦灭郑是“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其:代词 ,指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再就秦国利益而言,先说灭郑对秦无益。 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怎么,疑问代词 ,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反问。焉用:怎么能用 。以:表示结果的连词 ,可译为“来 ”或“去” 。陪:增加(土地)。邻:指晋国。 邻之厚 ,君之薄也 。 厚:增强实力。薄:削弱实力。○再说灭郑对秦有害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舍郑:放弃(灭亡)郑国。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所省略的“之 ”指代郑国 ,意思是“把它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郑在秦东,所以这样说。 行李之往来, 行李:指出使的人。之:结构助词 ,用在分句的主谓之间,表示语意未完 。 共(gōng)其乏困, 共:同“供” ,供应。其:代词,指代使者。乏困:行而无资叫乏,居而无食叫困 ,这里指使者在外所缺少的资粮 。 君亦无所害 。 无所害:没有什么害处。“所 ”字结构“所害 ”在这里作宾语。○三说不灭郑对秦有益 。 且君尝为(wéi)晋君赐矣, 且:况且,连词 ,尝:曾经。为:给予 ,动词,带双宾语“晋君”和“赐”。晋君:指晋惠公 。赐:恩惠。这句是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为君事。 许君焦 、瑕,许:许诺 。焦、瑕:晋国两地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这句承前省略了主语“晋君 ”。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回国) 。设:设置。版:打土墙用的夹版,这里指版筑的土墙。设版:没置土墙 ,就是修筑防御工事 。朝、夕:用作时间状语,极言时间之短 。焉:于是,在那里 ,兼词,代词兼语气词,这是指晋惠公回国前 ,曾答应割让焦 、瑕作为报答,但回国后就不承认许诺了。 君之所知也。 这是一个承上文作结的判断句,省略了主语“此” 。○四说晋背信弃义不可靠。 夫晋何厌之有? 夫:那 ,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厌:满足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前置句式 ,即“有何厌”的意思。之:是标志宾语前置的助词。 既东封郑,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封:疆界 ,这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界。 又欲肆其西封, 肆:放肆 ,这里指极力扩张。封:这里是名词 。 若不阙(quē)秦, 阙:通“缺 ”,亏损 ,这里是使动用法。阙秦:使秦国亏损土地。 将焉取之? 焉:疑问代词作状语,从哪里 。之:代词,代土地 。○五说晋贪得无厌 ,在东灭郑后必将西取秦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以:表示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 。唯:希望。图:考虑。之:代词 ,代“阙秦以利晋 ”这件事 。○前说“亡郑以陪邻” ,此说“阙秦以利晋”,处处为秦着想,说得透彻明快 ,使秦穆公茅塞顿开。 秦伯说(yuè), 说:同“悦 ”,悦服。 与郑人盟 。 盟:订立盟约。 使杞(qǐ)子 、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 ,乃还。 杞子等三人是秦国大夫 。戍:驻扎,防守。之:代词,代郑国。乃:就 ,副词 。还:指回秦国 。○秦穆公不但接受了烛之武的意见,而且还与郑国结盟,并派兵协助郑国防御晋另进攻。烛之武出色地完成了“说秦”的任务。

第三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记叙了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经过 。

先说灭郑于秦无益而有害,舍郑于秦有益而无害,再以事实说明晋贪得无厌 ,必将“阙秦” ,层层逼进,处处为秦着想,言辞委婉动听 ,终于说退了秦兵。这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子犯请击之, 子犯:晋国大夫,晋文公的舅父 ,即狐偃 。击:追击。之:代词,代秦军。 公曰:“不可,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 公:晋文公。微:如果没有 ,带有假设语气的否定副词。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夫:指示代词,那。不及此:不能到今天这个地位 ,指不能成为晋国的国君。晋文公为公子时因家难在外逃亡十九年,是秦穆公派兵送他回国,才当上国君 。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因:凭借 ,依靠,动词 。敝:损害。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依靠过人家的力量,现在反而伤害他 ,不仁道。 失其所与,不知(zhì); 其:代词,这里代自己 。所与:所结交的 ,即同盟者。与:结交。知:同“智 ”,聪明 。 以乱易整,不武。 以:用 ,介词。乱:冲突,混乱,指晋秦打起仗来的局面 。易:代替。整:整齐 ,联合。指晋秦和发同盟状态 。武:英武。 吾其还也。 ” 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成“还是” 。 亦去之 。 去:离开。之:代词 ,代郑国。○晋秦联盟瓦解 ,秦郑反结联盟,此时晋已不可能战胜秦郑联盟,不得不撤兵 。但晋文公的话却说得冠冕堂皇 ,不愧为春秋一霸。

第四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晋不得已而撤军,郑国解了围 ,交代了事情的结局。

译文

晋侯文公和秦穆公联军包围了郑国的国都,因为郑伯文公曾经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晋国有二心而同楚国亲近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 ,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秘密地)去见秦国的国君,(两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他派遣烛之武 。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现在老了 ,不能做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 ,现在(国家)有急难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郑文公的派遣 。

在夜里 ,(烛之武)用绳子拴着身子从城墙上下来,出了城,见到秦穆公 ,说:“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益,那就麻烦您去灭亡郑国吧。(但是 ,灭郑之后,秦要)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自己的边界,您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 。(郑国只会成为晋国的土地 ,)怎么能用灭亡郑国来加强您的邻国呢?邻国的实力雄厚就是您的实力削弱啊!如果放弃灭郑,把它作为秦国东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往来这里 ,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旅资食宿 ,这对您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了,(晋君曾经)答应给您焦 、瑕两个地方;(可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秦的)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有什么叫它满足呢?已经在东边要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要肆意扩腱它的边的边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损害秦国来加强晋国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的严重性)!”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心悦诚服,他和郑国结了盟,还派杞子、逢孙、杨孙(带兵协助郑国)防守 ,才回国 。

(晋国的)子犯请求(晋文公派兵)追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这个地位。过去依靠人家的力量,现在伤害人家 ,不仁道;失掉自己的同盟者,不明智;以冲突混乱代替联合整齐,不英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

简析

本文是《左传》中一篇记述外交辞令的名作。它记叙了公元前630年 ,晋 、秦围郑 ,郑大夫烛之武说退秦兵,解除国难的经过;表现了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临危受命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及其勇敢机智、善于辞令的外交才能。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巧妙的外交辞令 。

本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兵为重点,详细地记叙了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经过。晋、秦围郑所借的理由 ,本与秦无关,而秦 、晋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烛之武就是利用这个矛盾说退秦兵的 。但他的说辞非常巧妙。在他说服秦穆公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秦、晋之间的矛盾 ,就亡郑和舍郑究对谁有利这个问题,处处从秦的利害上立言,反复陈述己见:先说亡郑对秦无益 ,再说亡郑对秦有害,三说舍郑对秦有益,四举事例说明晋曾负秦 ,五说晋得郑后必将“阙秦”。由于烛之武说得有理有据 ,而且层层深入,委婉透彻,所以秦穆公心悦诚服 ,不但撤兵,而且与郑结盟,还派兵助郑防晋 。这段说辞 ,准确而委婉,曲折而尽情,确实精彩 。

2.简练的叙事方法。

本文记叙晋、秦围郑的起因和地点 ,郑文公接受伙之狐的建议派遣烛之武的经过,烛之武说服秦穆公撤兵,晋文公主动撤兵 ,整个事件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本文除第一自然段5句是记事外,其余三个自然段主要是记言,事的词句很少 。记事的语言虽很简括 ,却完整地交代了事件的全过程 ,把事件的起因 、发展和结局,记载得清清楚楚。这种简练的文笔是值得学习的。

3.鲜明的人物性格 。

本文通过烛之武的言论和行动,把烛之武刻画得栩栩如生 ,性格鲜明。但郑文公要派遣他说秦时,他虽然因未曾被重用有意见,但当郑文公说明国 ,家危急的时候,他能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 ,临危受命,接受派遣。而且,他是在被包围的情况下 ,只身一人“夜缒而出”的,这是非常危险的 。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可贵的爱国精神。另外,从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那一段说中 ,可以看出他不卑不亢、机智勇敢和善于辞令的外交才能。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秦伯说 ”的“说” ,一般都注为“同‘悦’,喜悦,高兴” 。“‘_悦’ ”是对的;但把“悦”解释为“喜悦、高兴”就欠妥了。“悦 ”有“喜悦 ”和“悦服”两个义项。细揣“秦伯说”的文意:秦伯听了烛之武的话后 ,虽有“喜悦 ”之情,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意见,应解为“悦服” 。《尔雅·释诂》:①“悦 ,乐也 。”②“悦,服也。 ”郭璞注:“谓喜而服从。”“喜而服从”就是“悦服 ” 。

东道主

“东道主”一词源于本文的“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句,本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为郑国在秦国的东边 ,可以随时供应秦国使者的旅资和食宿,所以称“东道主 ”。后来称寄居之家的主人为“东道主”,也称用酒食请客的人为“东道主” ,称请客为“做东 ”“做东道 ” 。

行李

“行李之往来”中“行李”一词 ,杜预注:“使人也 ”,即外交使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李,假借为理 ,实为吏。”所以“行李”又作“行理 ” 。《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杜预注:“行理,使人 ,通聘问者。”行李就是古代经常出使聘问 、接待宾客的外交官员 。后来引申为“行旅 ”,即出门走远路的人。现在则把出门时所带的农符 、铺盖等物称为行李。

翻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发困,君亦无所害 。

共是动词,即供 ,那么后面就要有个名词作宾语喽,其是人称代词,他们 ,乏困是动词 ,缺乏,它直接就结尾了,那它就是表示名词喽 ,动词是供应,那对应的名词就是物品,即乏困表示的是物品 ,乏困意思就是缺乏的生活用品,整句话就是:供应他们所缺乏的生活用品 。这里用法便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了,不理解的话 ,欢迎垂询。

翻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出自:《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

节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

译文: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 ,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 ,这是您所知道的。

扩展资料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 、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时 。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 ,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 、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 。

说客在春秋之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穿梭来往于各国之间,或穿针引线,搭桥过河 ,或挑拨离间,挖敌方墙角,或施缓兵之计 ,赢得喘息之机 。可以说,缺少了这些用现代文言汉语称为外 交家的角色,春秋舞台所上演的戏剧 ,必定没有这么惊心动魄 ,精彩纷呈,波澜迭宕。有了他们,台前。台后两条战线上真是热闹非凡 ,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古代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幕 。

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 ,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关于“东道主的古今异义”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树炎彬]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hmdt.com/zlan/202508-9299.html

(7)

文章推荐

  • 北京新增6例本土感染者:社会面2例(北京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

    北京新增5例感染者:社会面3例,北京新增2例感染者今天(6月21)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72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通报:6月20日0时至24时,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5例,昌平区4例、丰台区1例;普通型1例,轻型2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隔离观

    2025年07月27日
    21
  • 《哈姆雷特》里的人物都有谁?

    网上有关“《哈姆雷特》里的人物都有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哈姆雷特》里的人物都有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哈姆雷特PrinceHamlet——丹麦王子。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杀父凶手复仇。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

    2025年07月27日
    15
  • 李姓名人有哪些-

    网上有关“李姓名人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姓名人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李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即老子,字聃,亦称老聃。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传说是东周王室管理典籍之史官。孔子曾向其问礼。著《道德经

    2025年07月27日
    14
  • 内集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内集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内集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2025年07月29日
    18
  • 维生素b1有副作用吗

    网上有关“维生素b1有副作用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维生素b1有副作用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维生素b1的副作用因为维生素b1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只要按照正常的剂量摄取,一般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因为多余的量会随着排泄排

    2025年07月29日
    18
  • 嵊念什么字

    网上有关“嵊念什么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嵊念什么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问题一:嵊字怎么读?◎嵊shèng〈名〉(1)山名。嵊山,在浙江省嵊县东[Shengmountain]嵊,山名。在剡县

    2025年07月30日
    17
  • 玄武身上的蛇叫什么?

    网上有关“玄武身上的蛇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玄武身上的蛇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绿姬我看了看那只龟,看到那熟悉的眼神,难道是他?我想起了那天在龙宫听到的那“不悔”两个字!我找到师傅:“师傅,他究竟怎么了?”师傅吃了

    2025年07月30日
    15
  • 易烊千玺为什么是大佬

    网上有关“易烊千玺为什么是大佬”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易烊千玺为什么是大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易烊千玺是一位年轻的中国演员、歌手、模特,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演技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他出演的电视剧《择天记》、《楚乔传》等都受到了观

    2025年07月31日
    12
  • 河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河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例)

    河北新增3例本土确诊(河北疫情最新消息)年11月13日0—24时,河北省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辛集市隔离点发现,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以下是详细情况:新增确诊病例情况数量: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3例。地点:所有新增病例均在辛集市。发现方式:这3例新增确诊病例均在隔离点发现,说明疫情

    2025年07月31日
    12
  • win7系统更新Realtek声卡驱动超时错误如何解决

    网上有关“win7系统更新Realtek声卡驱动超时错误如何解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win7系统更新Realtek声卡驱动超时错误如何解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indows7系统更新Realtek声卡驱动时遇到超时错误可能

    2025年08月02日
    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树炎彬
    树炎彬 2025年08月02日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树炎彬”!

  • 树炎彬
    树炎彬 2025年08月02日

    希望本篇文章《东道主的古今异义》能对你有所帮助!

  • 树炎彬
    树炎彬 2025年08月02日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树炎彬
    树炎彬 2025年08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东道主的古今异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道主的古今异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是古今异义古义:指...

    联系我们

    邮件:明德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