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鲁西南方言杂谈-抓钩、锨 、锄、镢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鲁西南方言杂谈-抓钩、锨 、锄、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家在农村经常见到铁锨 ,或者使用过铁锨,所以就不过多说,但在鲁西南地区有些地方的人一直将“铁锨”称为“木锨”,真正的“木锨 ”也叫“木锨” 。只不过在没有铁器之前 ,人们先使用的是木锨而已。如今真正的木锨很少用到了。在生产队时期,有木锨专用农具,其外形和铁锨几乎一样 ,只不过锨头是块木板,不是铁的 。当时,木锨主要是用来铲麦子扬场用 ,就是将脱粒后的麦子和麦糠,通过木锨一锨锨铲起,扬起来 ,让风吹走混在麦粒中的麦糠。其他的用途,我就没有见过了。
锄,就是锄头和锄把成“V”型连接 ,人拿着长长的锄把,拉送动锄头,在田间除草、松土。豫剧《朝阳沟》栓宝教银环锄地的一折戏,道具就是锄 。
镢 ,就是刨地用的,尤其是鲁西南地区有些土块比较硬,就用镢刨。一般的土地 ,就用铁锨翻土。在生产队期间,队里收完玉米、高粱之后,就把剩下的玉米根茬的或高粱根茬的按人口多少 ,计拢分配,一家分几拢玉米或高粱根茬 。这时候,就是用镢头的好时候。人们用镢镢出根茬 ,收拢回家后当柴火烧。”
抓钩,也是一种农用生产工具,是由三个刺和一根木棒制作而成 。也有两个刺的 ,一般用于松土和刨地瓜时用。我想,现在应该还在使用,因为鲁西南地区种芦笋,应该刨根的时候用。采芦笋的用具我见过一次 ,如小铲装,带个小勾,忘记叫什么名字了 。
以上几种农用生产工具 ,当地人基本上都按普通话的读音讲,有的好在名后加“的 ”或“子”字,如“抓钩的” 、“锄的 ”。如今 ,农业耕作基本实现机械化了,这些传统农具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了,但农业的发展将会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会越来越好的。
"镢"的发音为jué 。
扩展资料:
造句:
1.镢是一种传统的金属工艺品,常见于中国古代的首饰制作和装饰工艺中。
2.镢通常由精细的黄金或白银制成,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3.镢的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 ,他们使用精密的工具和技巧来雕刻、打磨和镀饰镢的表面。
4.镢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 、椭圆形等不同的设计风格,每个地区和时期都有独特的特色 。
5.镢上通常镶嵌着各种珍贵的宝石,如红宝石、翡翠、珍珠等 ,以增加其华丽度和贵气。
6.镢可以作为配饰佩戴在身上,也可以用作礼物赠送给亲友,寓意着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7.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成为贵族阶层的象征和身份标志 。
8.相传古代皇帝会佩戴特别设计的镢,作为权力和统治的象征。
9.镢在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寓意 ,如镇宅 、辟邪、祈福等,被视为带来好运和保护的护身符。
10.镢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不同地区的工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和风格 ,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镢文化 。
11.现代社会中,镢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艺术品和收藏品,许多人喜爱收集和研究不同款式的镢。
12.镢的制作材料也扩展到了不同的金属 ,如铜、银 、钢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审美。
13.镢的设计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理念,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 。
14.镢的传统制作工艺面临着继承和保护的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以确保其传统艺术的延续。
15.一些专门的镢博物馆和展览会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欣赏镢艺术的机会。
16.镢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外在的精美和工艺,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
17.镢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
18.镢的制作过程需要匠人对金属材料的熟悉和精湛的技艺 ,确保每一件镢都具有高品质和独特之处。
19.镢在古代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人们相信佩戴镢可以驱邪避难,保佑平安。
20.镢的制作工艺和设计风格不断创新演变 ,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创造力 。
关于“鲁西南方言杂谈-抓钩、锨、锄 、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邶志强]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hmdt.com/wiki/202508-1005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邶志强”!
希望本篇文章《鲁西南方言杂谈-抓钩、锨、锄、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鲁西南方言杂谈-抓钩、锨、锄、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鲁西南方言杂谈-抓钩、锨、锄、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