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蜀汉第一名将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蜀汉第一名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 ,关羽是蜀汉的头号大将,当然协助刘备镇守荆州,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还一度围困襄樊的曹仁 ,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 ,但是好景不长,在东吴吕蒙的偷袭之下,大意失荆州 ,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身首异处,分葬两地 ,墓葬地一个叫关林,一个叫关陵。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三国志》裴注记载: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当时孙权捕杀关羽之后 ,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于是乎 ,关羽身首异处,分葬两地,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 ,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 。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 ,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
那么为什么关羽葬在洛阳的墓地叫关林,葬在当阳的叫关陵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陵,《说文解字》:陵 ,大阜也。攀越大土山的意思,为?帝王的坟墓?专用名词 。林,则是圣人的坟墓。
关陵 ,原称?大王冢?,符合关羽的诸侯之礼身份,但是随着《三国演义》被广泛传播,千百年来 ,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广泛崇拜的偶像;特别是宋代以来,关羽不仅为民间百姓广为敬奉,还为儒家 、佛家、历代帝王所极力推崇。
据宋《佛祖统纪》载 ,中国佛教早就把关羽封为神,曰伽蓝神 。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明代 ,即封为武圣人,还加封为大帝。到清代,关羽则是集神、圣 、帝于一身 ,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显然,作为武圣,关羽已与文圣孔子齐名;而作为大帝 ,他也便与皇帝齐位了 。所以,当阳陵墓在明清时代按皇帝陵寝定制重修,有乾隆赐《威震华夏》匾额。
又因为关羽是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故而洛阳的墓地,就叫关林,成为关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之所。
众所周知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尊刘抑曹的 。我们品读《演义》,不难发现,刘备所领导的蜀汉集团 ,寄予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即理想的君臣关系(明君贤相)、理想的君民关系(民本主义)、理想的良将(忠勇仁智)。前两个理想笔者在此暂且不述,着重对其良将理想进行论析。理想的良将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体的人物来“担纲”的 。在罗贯中看来 ,历史上集忠勇仁智于一身的赵云,正是他理想中的良将。
为什么作者如此推崇赵云呢,而且将赵云描绘成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欢的良将形象?笔者认为 ,《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它基本是以历史为依据的,早有史家称其“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在蜀汉第一代名将里面 ,名声最显赫的是关羽、张飞 、马超、黄忠、赵云 、魏延。这六位里面由于本身为人和性格缺陷竟然有三位即关羽、张飞、魏延不得善终;马超虽非意外死亡,然而其临大事缺乏冷静,且壮年病逝 ,人生失之圆满;黄忠虽然得善终,但在蜀汉效力的时间跨度很短,这却是一种遗憾;这六位里面 ,唯有赵云善始善终,且智勇双全,因而成为罗贯中笔下的理想良将 。接下来 ,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首先来看关羽。关羽无疑是蜀汉第一名将,他作战骁勇,对蜀汉忠心耿耿 ,然而其缺陷亦非常明显 。《三国志》称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这句话虽然简略,却大有深意。他在镇守荆州期间,曾两次侮辱了孙权。一次是孙权遣使为其子向关羽的女儿提亲 ,“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另一次是关羽从荆州发兵攻打樊城 ,孙权说出兵相助但却迟迟不发兵,关羽怒责孙权,意谓“待我得胜归来 ,再收拾你” 。关羽如此,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懂得从政治的高度去处理与孙权的关系 ,蜀汉与东吴毕竟是联盟,虽然也有斗争的一面。关羽与一些同僚的关系也较为紧张,最典型的是将军糜芳 、傅士仁“素皆嫌羽轻自己” ,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可见关羽跋扈的一面。更危险的是关羽还将这两位对自己素有怨恨的部将留守在荆州的后方重镇江陵和公安,这就为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祸端 。关羽正是在北伐樊城不利的过程中,孙权偷袭了关羽的后路 ,以报昔日关羽侮辱之怨。在这个节骨眼上,镇守荆州后方重地的糜芳、傅士仁也不从蜀汉的大局出发,却更多地计较昔日被关羽轻慢的恩怨 ,舍身投靠东吴。
关羽在曹魏与东吴的联合夹攻下,在部属的背叛下,最后败走麦城 ,在临沮为东吴伏兵所杀 。再看张飞。张飞是蜀汉第二号勇将,其勇武之名闻于当世。但他作风粗暴,不体恤部属 ,而且还常鞭笞所属将士。《三国志》说他“敬爱君子不恤下人 ”,正好与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相反,刘备曾告诫他:你常鞭打士卒 ,而且还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身边,这是取祸之道 。但张飞却当耳边风。在举兵伐吴之前,张飞被其部将张达、范疆暗杀,两位叛将拿着他的首级 ,连夜投奔东吴孙权去了。又论魏延 。魏延的名望虽然逊于关羽 、张飞、马超等,但却是能独当一面的将才,为刘备所倚重 ,并将成都的门户汉中重地交给魏延镇守。当刘备、关羽 、张飞、马超、黄忠在世时,魏延还相对内敛,所谓“老虎还在 ,猴子不敢称王”,随着他们相继谢世,魏延便霸气起来。正如有的学者说 ,关羽在世时,他要称老大,武将们都忍让他;关张马黄不在了 ,魏延要称老大,武将们也忍让他 。据史载,魏延与长史杨仪的矛盾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诸葛亮曾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们 ,但效果甚微。魏延跋扈,杨仪狷狭,诸葛亮在世时 ,俩人还能最大限度地克制,诸葛亮去世后,俩人终至火并 ,魏延最终被杨仪所指派的马岱袭杀。杀大将是需要理由的,杨仪便给魏延加个“谋反 ”的罪名上报后主,可怜魏延勇武一世 ,最终死于内讧 。
马超虽然没有前三位那种明显的性格缺陷,但他遇大事缺乏冷静也是很显见的。马超父亲及宗族二百多口为曹操所杀,与曹有不共戴天之仇。他起兵为宗族复仇 ,其父故交韩遂与之相呼应并结成盟友,形势一度有利,但曹操略施离间之计,马超便与韩遂反目 ,做出亲痛仇快的事,最终招致惨败,几乎难找容身之地 。最后他投奔刘备 ,算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刘备对马超是很器重的,封其为左将军,又迁为骠骑将军。可惜的是 ,马超在章武二年便病逝了,年寿四十七,人生惜乎不圆满。
相比较而言 ,老将黄忠的为人与勇武是令人钦佩的 。《三国志》说黄忠与敌对阵,常冲锋陷阵,勇武居全军之首。居功而不自傲 ,且为人处世不失偏颇。只是令人惋惜的是,黄忠归附蜀汉时年岁已高,因战功升为后将军的第二年便去世了,时间跨度太短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
最后看赵云。赵云值得世人称道的不仅是他超群的武功,而是他具备许多将领所不具备的美德――仁义。有好的武艺若没有好的修持,只是一介武夫而已 ,抑或是令人恐惧的杀人机器,因此,理想的良将应当是集忠勇仁智于一身的 。赵云是由乡里推举的地方首领 ,他 *** 孙瓒时,公孙瓒问他,你离袁绍更近 ,不依附袁为什么反投我呢?赵云说,哪里存仁政,我就去哪里。与公孙瓒共事了一段时间后 ,他发现公孙非爱民之主,便以家兄去世回家奔丧为由离开了他。赵云通过比较,觉得刘备是善待百姓的仁义之君,因此良禽择木而栖 。益州既定 ,刘备与部属打算将成都的良田美宅分给有功之人,赵云劝刘备说,百姓刚结束战乱之苦 ,我们不应当去占用民众的田地房屋,而是让人们安居乐业,百姓才会拥护我们 ,刘备觉得赵云言之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样看来,赵云是为成都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赵云还值得世人称道的是其机智与处事冷静、谨慎 。汉中战役 ,他接应到期不回的黄忠,独挡曹兵并大获全胜;诸葛亮街亭战败,赵云断后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全军损失,皆显示出非凡的机智与冷静。孙夫人跋扈,其内侍亦骄横,赵云周旋其中 ,处理内务有条不紊,并非常得体,其为人不仅机智而且谨慎周密。他劝阻刘备不要伐吴 ,公敌是曹魏,其大局观念在众人之上,是其智也。刘备去世后 ,赵云竭力辅助后主刘禅,力挺诸葛亮北伐,成为这一时期护卫蜀汉的砥柱中流 。七年后 ,赵云溘然长逝,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以上六位蜀汉名将的比较,赵云的智勇及仁义 ,近乎完美。处于弱势地位的古代劳动人民是非常祈盼能有除暴安良 、匡扶正义的英雄的,勇武而仁义的赵云正好契合人们心中对良将理想的祈求 。我们就不难想象,罗贯中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赵云的形象进行了艺术的加工 ,一位人品出众、武功出神入化、能在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旷世良将跃然纸上。
关于“蜀汉第一名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陆建英]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hmdt.com/wiki/202508-103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陆建英”!
希望本篇文章《蜀汉第一名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蜀汉第一名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蜀汉第一名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关羽是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