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为什么建福州镇海楼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建福州镇海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八郡河山闽故国
双门楼阁宋行都
这是明代闽中才子陈亮《登北城镇海楼》的诗对。
福州镇海楼原来建在鼓楼屏山山顶。屏山在福州旧城正北 ,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 。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
明初 ,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 ,称为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绕于山 、乌山 。城墙东、西、南三面依宋代的外城遗址修复。如今,在南门兜于山脚下 ,还保留有一段明福州府城的城墙,成为历史的见证。
重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 ,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所以称为“样楼”(如图) 。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 ,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上祀真武帝君,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 ,称“七星缸 ”,人们说当年石缸中的积水,从来不干涸。
据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 ,所以又名镇海楼,与杭州吴山 、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齐名,历来被视为省城的标志性建筑 。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过去海船夜航进闽江口 ,都以此楼为航标。清代谢章铤在光绪年间《重建镇海楼记》中说:“且夫楼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 。嗟呼 ,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 ,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
“三山”是福州的标志和代称。而三山之上,又各有标高之志 。屏山有镇海楼,乌山有乌塔,于山有白塔 ,形成三山两塔一座楼。镇海楼,北倚北峰,南有五虎山为案 ,东衬鼓山,西托旗山。左前于山相扶,右前乌山呼应。乌龙、白龙双江如玉带环腰 。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陈亮 ,写下《登北城镇海楼》诗:“东西屹立两浮屠,百里台江似带纤。八郡河山问故国,双门楼阁宋行都。自从风俗归文化 ,几见封疆入版图 。惟有越王城上月,年年留影照西湖。 ”当年的“样楼望海”与“龙舌品泉”等被列入西湖八景,载入《新修西湖志》。
宋代诗人陈轩那首著名的赞美福州的诗:“城里三山古越都 ,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也许就是在烟雨蒙蒙的三月,在镇海楼写下的 。
历史上 ,镇海楼屡毁屡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曾作为中山纪念堂,民国中毁于火。1945年改建为林森纪念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废 。如今,要重建起来,将是福州城区的一个新标志。
屏山东南为冶山 ,旁有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又称剑池。池旁还有欧冶亭、剑光阁 。南麓有座建于宋代的长江以南第一木构巨作华林寺。屏山北麓有屏山公园。
广州镇海楼简介 ,关于镇海楼的历史
中国古代传统和习惯中所指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 、大观楼、镇海楼(广东)。现代指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蓬莱阁
1、黄鹤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 ,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 ,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2 、
岳阳楼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 ,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 ,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 ,名胜古迹众多 。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楼。以岳阳楼 、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 ,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 ,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的盛誉 ,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3、 滕王阁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江西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李元缨 ,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 ,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 、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 ,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 ,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 ,宽约14米 。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
4、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 ,自古就有“仙境 ”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 。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 ,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 ,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 ,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 ,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
福建是一个沿海省市,更是距离台湾最近的一个省市。中国的历史是悠久的,这些悠久的历史也为了之后的我们造福了不少。不过楼房若是能够保存至今是需要有着很多的维修以及保护措施的 。
镇海楼 ,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 ,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 ,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 ,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
镇海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 ,故将“望江 ”变为“望海”。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 ,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
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 ,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 。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 ,镇海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座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岗上 。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 ,把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并在山顶建楼五层,俗称五层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而望 ,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故称“望海楼 ”。后取其雄镇海疆之意 ,又称镇海楼 。
镇海楼自十四世纪後期至今六百多年间曾被多数火毁和人为破坏,其中在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的《重修镇海楼碑》可作为证。此後在1928年再度重修镇海楼时,将原来木建筑楼层改为钢筋水泥结构 ,并引入当地石湾彩釉陶烧作为瓦脊和檐角的鳌鱼装饰。
楼顶正面悬挂“镇海楼”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 ,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 ,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楼内常设《广州历史陈列》展览,展示广州五、六千年来的文化、风俗和城市发展等历程。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它是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
登上镇海楼最顶层 ,可一矙广州全景,直望珠江 。改革开放後,大量高楼矗立 ,使之江景被阻挡,广州的古塔大多已被遮蔽,无法直观。另外 ,数百年来,诗人政客每登其上,皆感慨万端 ,有关镇海楼的名人诗作甚是丰富,教人叹为观止,主要有咏迹怀古 、抒怀咏志两个题材。其中以佛山人陈恭尹影响最广 。
结束语广州镇海楼一直都是广州一道靓丽的风景 ,虽然广州并不是大多数人喜欢去游玩的地方,这是个快节奏生活的城市,不过却是一个属于商务旅游者的城市。
关于“为什么建福州镇海楼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千双]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hmdt.com/zlan/202508-1027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千双”!
希望本篇文章《为什么建福州镇海楼》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建福州镇海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建福州镇海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八郡河山闽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