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书法家作品欣赏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书法家作品欣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书法家作品欣赏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人)
● 潘主兰
●?启 ? 功
潘主兰丨(1909--2001) ,福建福州市人。1928年肄业于福建经学会国文专修科, 历任福州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会长,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顾问 ,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潘主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称为“占主导地位老书法家、代表着今日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不愧为我国的书法大家” 。2001年获中国文联与中国书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书法专业学术奖——“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终身成就奖”。
启功丨(1912——2005),字元白 ,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 、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 、诗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 ,政协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 ,西泠印社社长 。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4人)
●?王学仲
● 李 铎
● 沈 鹏
● 欧阳中石
王学仲丨(1925-2013),1925年生于山东滕州。书画家 、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 。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李 铎丨(1930年4月19——) ,湖南醴陵市新阳乡易家渡人。现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沈 鹏丨(1931年——),江苏省江阴市人。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书法精行草,兼长隶 、楷等多种书体。
欧阳中石丨(1928年——)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京剧奚派传人 。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4人)
● 孙其峰
● 刘 ? 江
● 沙曼翁
●?姚奠中
孙其峰丨出生于1920年 ,山东招远人,国立北平艺专毕业,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 ,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天津当代美术教育(高等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刘 江丨1926年7月生,四川万县人。1945年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习绘画,1949年投笔从戎 ,1957年复学于浙江美院国画系,得校长潘天寿教授书法 、篆刻 。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书法、篆刻等课程。曾任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浙江书协副主席。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西泠印社执行社长 。
沙曼翁 丨满族 ,祖姓爱新觉罗,原名古痕,1916年生于江苏镇江 ,长期寓居苏州。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原顾问 、东吴印社名誉社长,新加坡中华书学会评议委员、菲律宾中华书学会学术顾问。2009年,因其在书画篆刻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和影响 ,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其为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
姚奠中丨(1913.05~2013.12.27),男,原名豫泰 ,别署丁中、刈草、樗庐,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南阳村人。国学大师,中国著名国学大师 、教育家、书法家。师从章太炎研究国学,为章太炎晚年收录的七名研究生之一(唯一一届研究生)。2009年 ,荣获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3人)
● 尉天池
● 陈方既
● 刘 ? 艺
尉天池丨曾任日本文部省1986年度特聘书法教授,执教于国立爱知教育大学书法系。1985年起,任硕士学位书法研究生导师、日本书法留学生导师。先后师承沈子善 、林散之先生 。书学篆、隶、草 、楷、行诸体 ,尤擅行草,书风苍劲浑厚,潇洒豪放 ,秀逸清奇。书作曾多次参加全国书展和对外交流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陈方既丨(1921—)别名陈泽浦,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是我国著名学者 、理论家、画家、书法家。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西画科。1980年后逐渐从事书法理论研究 。在全国各书法报刊发表文章近400篇。《论书卷气》一文获全国首届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曾被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聘为第一届学术委员。2002年被中国书协授予第二届“德艺双馨会员”称号 。
刘 艺丨(1931年——2016年)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著名书法大家。,原籍台湾台中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军事博物馆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中国书协“特别贡献奖”。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兼擅行、楷、隶 、篆诸体 。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人)
● 孙伯翔
● 周慧珺
孙伯翔丨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 ,别署师魏斋主人。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 、草、书作雄强古拙 ,形散神聚,气质不凡。曾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 。潜心翰墨至今六十年有余,曾习唐楷 ,后专师北魏石刻。曾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
周慧珺丨女,1939年出生,浙江镇海人。1962年 参加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 。得到沈尹默 、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以节临米芾《蜀素贴》行书入选由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后第一次举办的上海市书法展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国文联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它是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 、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从整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 、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 。
局部欣赏完毕后 ,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 ,作品何处精采 、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 ,采用“移动视线 ”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 、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 ,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 ,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 ,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 。
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 ,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 ,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 、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 ,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 、创作目的等等 ,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
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 ,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 ,言哀已叹 。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
可见 ,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响。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 ,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 。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扩展资料
书法赏析的局部分析
1、字法。字法即字的结构安排,也就是“集点画成字 ” 。通过违与和 、正与斜、疏与密、增与减 、向与背、松与紧、平与险 、避与就的处理构成美的汉字形体 ,这就是理想的字法。历来书家都把字的结体列为书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章法再美,只是一个形式感的问题,而字的结体不好,也难称得上好的作品 。
2、笔法。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 ,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 。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 “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
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也就是书法线条的审美条件,主要是以“圆 ”和“涩”为标准的 。圆 ,是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概念。圆的线条饱满、结实,具有浮雕感,能表现出充实圆劲的力度。圆的线条是中锋用笔的结果 ,即古人所说“令笔心在点画中行,令笔心自点画中出”写出来的笔画 。
再谈“涩 ”。涩者,不浮滑 ,不流畅之谓也。用在书写中的用笔上,就是线条冲破纸面的阻力,挣扎奋进的艺术效果 ,笔锋在纸面上遇到阻碍和抵抗,而笔迟涩进 。这种阻碍与反阻碍表现的越充分,线条就越显示出本身的力感。
“圆”和“涩”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圆是中锋用笔,涩也是要笔锋直立 ,人为地制造逆势涩行 。古人有“横鳞竖勒 ”之说,意思是写横要像逆向刮鱼鳞一样,产生一定的阻力;写竖像骑马奋力前行 ,而又要用缰绳勒马控制,是一种蓄势的前进。刘熙载说:“笔欲行,如有物拒之 ,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涩矣。”这样的线条,不轻滑 ,不飘弱,而有沉着 、凝重、苍劲老辣的效果 。
另外,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书法线条的节奏也像音乐中音的长短、高低、快慢一样 ,不能平铺直叙。体现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 、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 ,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 。
3、墨法。墨法即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一个重要课题 。“字本与笔,而成于墨 ”“肉生于墨 ,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 ,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也” 。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 ” ,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 、“润”、“浓”、“枯 ”又是矛盾的法则。
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 。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 ,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 ,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淹淹无生气矣” 。
百度百科--书法欣赏
关于“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书法家作品欣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夜蕊]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chmdt.com/zshi/202508-98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夜蕊”!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书法家作品欣赏》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书法家作品欣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书法最高奖“终身成就奖”获奖书法家作品欣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